发表时间: 2023-01-28来源:江苏科技报
“三区融合”是南京市栖霞区的区域特色,南京市栖霞区科协党组书记、主席刘轶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栖霞区科协正是利用大学城、开发区和行政区“三区融合”优势,在组织建设、服务科技工作者等方面积极作为。
有位才能有为。在刘轶看来,过去五年栖霞区科协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就是在组织建设方面有所突破。她告诉记者,在省市科协对县区级科协独立建制工作的大力推动下,2021年栖霞区科协独立建制、单设党组,“我觉得这是栖霞区科协事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是近年来最重要的一项工作。”
独立建制后的栖霞区科协,在“有位”的基础上,又乘胜追击,扎实推进街道基层科协组织建设和“四长”队伍建设,事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区科协工作不断散发生机和活力。
“近年来,栖霞区科协依托大学城18所高校的科普和科教资源,依托开发区科技型企业开展一系列科普工作。”刘轶表示,区科协不断加强对这些新颖、先进的科普资源的整合利用,着力服务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科学素质的提升。
分散在各个高校和企业的科普资源整合,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栖霞区科协积极创新工作方式,2021年筹备成立了高校科普馆联盟,在联盟成立运行基础上,又与区教育局合作,将区内中小学组织起来,以一对一、一对多的形式与高校科普馆结成联盟,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
不仅如此,在企业科协建设方面,栖霞区科协结合南京提出的产业链发展工作,在南京成立首家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联盟科协。
“结合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特色,我们将整个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整合成立产业联盟。”她说,成立后联盟还申请到“科创江苏”试点示范区等成绩。同时,经过不断探索和推进,栖霞区科协将省级学会资源引入企业,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沙龙和报告交流活动。正在建设中的占地200多平方米的科技工作者之家,让“建家”工作实体化,今年打算建设的“双碳”产业联盟,将为“双碳”领域的科技工作者提供精准服务。
当然,在刘轶看来,科协组织最重要的任务还是团结引领服务好广大科技工作者。“我们希望用好高校和企业科技科普资源,针对科普重点人群尤其是青少年,持续打造科普品牌工作;希望用好科技工作者之家实体平台,立足区情实际,及时了解高校和企业科技工作者需求,发挥好学会和企业的桥梁作用,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江苏科技报记者 夏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