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3-01-13来源:江苏科技报
■本报记者夏文燕
“十三五”末南京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7.6%、成功创建国家级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历届南京市“十大科技之星”中已有20人成长为两院院士、成立金陵科技创新战略研究院……五年来,南京市科协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抓重点、提质效、促改革、补短板,为“强富美高”新南京现代化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强化政治引领凝聚同心共谋发展
科协作为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必须切实加强政治引领工作,引导科协系统党员干部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五年来,南京市科协把固本强基壮筋骨,夯实科协事业发展政治基础作为首要工作,着力推动政治思想教育入脑入心,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走深走实,推动科协系统党建工作见行见效,推动科技工作者团结引领有力有为。
五年来,南京市科协不断探索新形势下的科技社团党建工作,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和庆祝建党百年活动,并出台《南京市科协所属市级学会(协会、研究会)党建工作指引(试行)》。
通过党建引领,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宣传优秀科技工作者代表和科技团队典型,听取科技工作者呼声,就科技创新等提出建议,南京市科协建设起有温度、可信赖的科技工作者之家。
创新服务举措优化生态招才引智
1995年起,南京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科协5家单位共同组织开展南京市“十大科技之星”评选奖励工作,每两年评选一次,旨在表彰为南京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优秀科技工作者,并将其列入南京人才认定标准,现已成功举办14届。
据统计,14届140名“科星”及64名“科星”提名奖获得者中,有20人先后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如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第六届南京市“十大科技之星”赵淳生就是其中一位。他深情寄语南京市科协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我们科技工作者要在南京这座美丽的城市默默耕耘奉献,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带领后来人书写新的标杆。”
五年来,南京市科协共举荐国家级、省级重大科技人才105人次,创建国家级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及4家省级离岸基地,开展招才引智活动超1000场次,引进海外人才和团队1100余个。
撷英荟萃聚合力。南京市科协将拉紧科技工作者服务多维纽带,推动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
助力创新驱动搭建平台促进融合
五年来,南京市科协通过有效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聚焦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好地推动南京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企业科技工作者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五年来,南京市科协支持637家企事业(园区)科协和单位实施“讲理想、比贡献”项目4912个,参与科技工作者达7万余人次,提出合理化建议12847条,实现经济效益26.6亿元。
此外,南京市科协还实施了“金桥工程”“双百工程”等重点项目424项,支持市级学会和企业单位举办民间国际学术会议和行业研讨活动,仅“南京海智在线”一项活动就落地670余个项目。
服务创新创业成果丰硕,服务产学研用融合积极有力。南京市科协聚势赋能强举措,有效拓展创新
驱动发展的广阔空间。
整合科普资源强化阵地丰富供给
全民科学素质的扎实推进,离不开科普阵地的持续建设、群众性科普服务的不断开展、重点人群科普服务供给的持续加强。“十三五”末南京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17.6%,居全国城市第四、省会城市首位。
为整合资源,形成大联合、大协作的科普工作格局,南京市各区科协积极行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繁荣科学文化,创造文明社会环境。
近年来,南京市科协将服务“双减”活动落实到“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去,走上更加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轨道。去年以来,南京地区各类有意开展社会化科普工作的科技馆、科技类博物馆、科技创新博览馆等“拧成了一股绳”。
五年来,南京市科协不断丰富公民科学素质提升渠道,科普阵地建设持续推进,群众性科普服务成效显著。
打造科协智库服务决策有为有力
科协组织具有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等独特优势。为有效发挥这一优势,南京市科协不断聚焦对靶谋良策,打造科技咨询智库特色品牌,智库工作体系逐步完善,学术交流氛围日益浓厚,资政建言水平不断提高。
聚焦人才、组织、创新等政策研究,南京市科协开展软科学研究近200项,承接完成市委研究室的《南京市科技社团建设情况与发展对策的调研》、市委组织部的《提升南京创新人才汇聚度的实施路径研究》等研究课题,向市委、市政府报送多篇高质量专家建言,13篇获市领导批示。
围绕“加快建设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主题,举办两届南京科技学术年会、三届南京青年学术年会,紧扣医疗卫生健康、城市与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等诸多领域热点问题,组织举办特邀报告会、专题论坛、青年科学家论坛、学术沙龙等层次较高、综合性和开放性较强的活动160余场次。同时,资助对外学术交流项目28个,创新活力进一步激发,学术氛围更加浓厚。
织密组织网络接长手臂赋能基层
五年来,南京市科协织密科协组织体系覆盖网络,基层科协组织建设更加完善,学会组织功能发挥更加充分,“智慧科协”建设更加成熟。
五年中,成立南京江北新区科协,组建2家产业联盟科协、企业联合科协,新建288家企事业(园区)科协,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事业(园区)科协组织建设的意见》,南京经开区科协等3家园区科协被中国科协评为“全国园区科协组织建设示范单位”,南京企事业(园区)科协组织建设工作被冠以“南京模式”在全国推广,中航金城南京机电液压工程研究中心科协、金城集团科协等30家科协获得示范和星级认定。
在金城集团,企业科协已成为推动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读书分享会、科技报告会、科普家庭日等活动生动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蔚然成风;在南京机电液压工程研究中心,企业科协推进“创客空间”管理平台建设,让每位科技人员有机会提出创新想法、实现创新梦想。
同时,南京市科协还不断加强学会组织建设,五年来新成立市级学会12家、学会联合体6个,实施学会联合体等服务创新助力工程,举办企业科技对接及服务100余场,拓宽学会参与公共服务渠道,支持市级学会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和科技类社会化服务项目近200项。
坚持自信自强踔厉奋发勇担使命
未来五年,南京市科协将着重强化思想引领持续发力扛起新担当,强化人才工作协同发力落实新举措,强化科技赋能靠前发力激发新动能,强化科普效能提质发力展现新作为,强化资政献策靶向发力实现新跨越,强化组织建设统筹发力谋求新突破。
南京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朱军表示,只有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断增强政治定力,站稳政治立场,才能确保正确的前进方向;只有始终坚持团结和依靠广大科技工作者,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服务,才能充分激发科技工作者创新创造活力,广泛凝聚科技工作者智慧;只有始终坚持科普为民惠民,找准科普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才能实现科普工作全面创新、全民科学素质稳步提升;只有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自觉把科协工作和南京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才能进一步激发创新主体动能,拓展创新发展空间;只有始终坚持科协特色科技智库建设,充分发挥科技群团优势,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才能不断提升汇智聚力资政水平,更好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只有始终坚持克难攻坚深化改革,才能不断提升科协自身组织工作水平和创新发展能力。
面向未来,南京市科协将牢记初心使命、勇担发展重任,积极响应党的二十大号召,推动科协事业不断发展,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实践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