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人: 发布时间: 2024-07-16 16:24 阅读次数: 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暑期来临,为了让辖区内的困难家庭儿童和残疾儿童也能享受愉快的暑假生活,7月12日,建邺区科协、区民政局联合开展“七彩夏日 快乐科普 助力双减”科普游学活动。45名困难家庭儿童与残疾儿童来到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研究所”)和南京古生物博物馆,开启一段充满惊喜与收获的“科普之旅”。
本次活动的第一站来到了研究所。在研究所的实验技术中心,孩子们被电脑屏幕上的图像深深吸引。工作人员给孩子们展示电子显微镜下不同生物的样子,“大家看,花粉在电子显微镜下是这样的,不同的花粉也具有不同的纹饰……”微观世界中,一粒小小的花粉竟然也拥有不同的形态,孩子们的惊呼声此起彼伏。
在李四光先生办公旧址,工作人员对李四光先生的科学探索道路和科学成就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李四光先生坚持真理、无私奉献、一心报国的精神感染在场的每一个人,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科学报国”的小小种子。在所史馆,工作人员讲述了研究所创立和发展的历程,一代代“南古人”薪火相传,铸就了爱国奉献、学用兼优,严谨创新、勇攀高峰的“南古精神”。
活动的第二站来到了南京古生物博物馆,南京古生物博物馆由“生物进化展”和“生命进化展”两部分组成。一进入展厅,孩子们就被巨大的马门溪龙骨架吸引了,“这么大的恐龙骨架我还是第一次见,之前见过的都没有它大!”金陵中学实验小学的沈一鸣指着恐龙骨架对工作人员说道。博物馆内有大量的珍稀标本、精美图片、仿真模型和景观复原,充分展示了化石的奥秘和古生物的多样性,展示了中国古生物学的重大发现和科研成果,引发了孩子们对古生物的热烈讨论。在一块旋肋菊石的化石前,一个个小脑袋簇拥着, “侏罗纪时期竟然有这么大的贝壳。”“你看,它的外观上有菊花纹样,所以才叫菊石。”博物馆内陈列的化石让孩子们对古生物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在感慨大自然的神秘的同时,更激发了他们保护美丽家园的决心。
本次活动是建邺区科协响应区文明办“七彩夏日”主题活动要求,通过联合相关部门开展科普游学活动助力“苏童成长 在‘邺’莫愁”行动的一项务实举措。近年来,建邺区科协积极响应省市科协关于“科普+”助力“双减”工作要求,创新落实举措,在暑期等重点时间段,针对青少年群体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尤其关注困难家庭儿童和残疾儿童群体,让他们同等享受到高端科普资源的熏陶,后续还将组织多批次爱心专场研学活动,用科学点亮孩子的梦想,让科普成为梦想的翅膀。
(信息员:建邺区科协 魏克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