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人: 发布时间: 2020-01-02 09:50 阅读次数: 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邢文革如今是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舰船与水下信息系统专业领域首席科学家、第十四研究所首席专家。谁能想到,这位舰载雷达事业的领军人物竟然是“半路出家”,他大学时读的是南京气象学院大气物理学专业。
大学毕业后,邢文革服从组织安排,被分配到十四所,虽然和所学专业没有关系,他没有丝毫怨言和片刻犹豫,积极服从组织安排。当他得知十四所是国内军工电子翘楚时,投身国防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俗话说“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这句话用在邢文革身上再合适不过了。刚进十四所时,有一次基础性考试,邢文革在140人中勇拿第一名。虽然专业不相符,但他下决心从零开始学习雷达方面的知识。他利用所里开发的资料共享平台学习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遇到不懂或难以理解的问题就积极向老专家请教;利用参与某重大国家级新型防空项目研制工作的机会积累工程实践知识;利用高校平台资源参与学习、交流,不断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冲劲和良好的学习能力,他很快建立起雷达专业的知识体系,为今后的快速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刚开始参与项目时,各方面都不了解,各种工作都需要从头开始,邢文革只能在项目的外围徘徊。但他踏实肯干,不计得失,即使只是做一些外围性的工作,他也认真细致,圆满完成任务。他的这种默默奉献的工作态度以及过硬的技术攻关能力,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很快他就被提升为负责人,进而成为雷达主持设计师。历经十年时间,这个项目终于研制成功,全面增强了我国的防空力量。
在“中华神盾”立项的时候,国内技术力量太薄弱,研制难度极大,一直没有突破性的进展。邢文革临危受命,担任“中华神盾”雷达负责人。面对没有可借鉴技术、没有可参考经验的困难局面,难关接踵而至。数年的研制中,邢文革及团队没有时间享受解决问题的快乐,有的只是面对挫折的决心,无数个通宵达旦,为的就是攻克难关。为了解决设备“晕船”问题,即解决长期困扰海用雷达的“海杂波”难题,邢文革带领团队上船研究方案。刚上船时,他因晕船经常头晕、呕吐,痛苦难耐。可他还是坚持了下来,用三年时间解决了设备“晕船”的问题,而他自己也适应了海上的生活。
经过多年努力,“中华神盾”顺利完成研制。该雷达是世界上第一部列入实装的舰用远程有源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在该领域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它的成功研制,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俄罗斯后第三个具有自主研制舰用多功能相控阵雷达能力的国家。邢文革也因此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作为“探月工程”和“神舟”号任务分管所地面测控系统的技术副总,邢文革对多目标测量雷达和多型目标特性测量雷达进行技术把关和指导的同时,多次协调、组织任务进行保驾护航。因成绩突出,他荣获信息产业部“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先进个人和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突出贡献者称号。
邢文革用勤奋和汗水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为国家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荣誉也是接踵而至。但荣誉意味着责任,用他的话来说就是“荣誉催人奋进”。因此,他始终前进着,不敢有丝毫懈怠。现在,他不仅是雷达总设计师,还担任多个领域专业组成员和预研专家。他组织协调多家参研单位开展立项论证、关键技术攻关和方案设计,解决了多传感器协同处理、信息综合处理、资源统一调度等数字化后端一体化融合的工程和技术难题。同时,他还积极参与舰船探测领域技术研讨,探讨下一代舰船探测装备和技术的发展等,为早日实现中国国防现代化之梦贡献更多的力量。
(来源: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