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组织人才
组织人才

张爱华:儿童肾脏病领域的一颗“新星”

发布人:     发布时间: 2020-01-02 09:45    阅读次数: 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与成人肾脏病相比,我国对儿童肾脏病的研究力量偏弱。1996年,张爱华在南京医科大学师从全国知名儿童肾脏病专家姜新猷教授和蔡毅教授攻读硕士研究生,从此,他一头扎进这个领域,心系患儿,不断探索。2001年,张爱华从南京医科大学博士毕业,之后在美国Utah大学肾脏病与高血压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07年5月回国后,他立足于国内实验室,围绕儿童肾脏病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和治疗,带领团队进行了十多年的研究。如今,他已是我国知名的儿科肾脏病青年专家,担任江苏省儿童重大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南京医科大学儿科研究所所长,同时他还是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副院长兼肾脏科学科带头人。 

“儿童慢性肾脏病主要包括原发性肾病和遗传性肾病两类,”张爱华说,“对原发性肾病发病机制一直没有完全阐明,临床上采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这些方法都有副作用,给小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 

在做肾脏病足细胞研究时,张爱华发现足细胞与神经元有许多相似之处,从而他联想到线粒体与肾脏病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开展研究,最终发现线粒体损伤是导致慢性肾病的主要因素。从此,张爱华主要致力于线粒体功能障碍在慢性肾脏病发病机制及早期干预中的相关研究,逐步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特色。

线粒体损伤会导致慢性肾病,那么线粒体为什么会损伤、能否尽早诊断和治疗?带着这些疑问,他在从事门诊和管理工作的同时,放弃休息,以实验室为家,不畏艰难,带领研究团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科学研究工作。2012年,张爱华在国际上首次报道线粒体功能障碍是慢性肾脏病肾的早期事件,可直接介导肾损伤,提出通过药物阻断线粒体功能障碍减轻肾损伤的方法。这一研究有望成为研发治疗慢性肾脏病新药的有益靶标。张爱华及其团队目前正在推动该项研究的转化医学进程。《Kidney International》杂志曾对张爱华团队的研究进行了重点介绍,刊登了专题述评,认为他们的研究“首次阐明了线粒体功能障碍在足细胞损伤中的机制,对探索肾小球硬化的机制和未来的治疗策略起重要作用”。“靶向药物可以提高治疗的精准性,减少对其他细胞的损伤,从而减少不必要的副作用。”张爱华说。目前南京儿童医院正与复旦儿科医院进行双中心临床研究。 

2007年回国后,张爱华将遗传性肾小管疾病列入学科发展方向,目前南京儿童医院已建立起全国最大的遗传性肾小管疾病诊治队列。低磷性佝偻病是遗传性肾小管疾病中的一种,对这种疾病的治疗,目前采用的仍然是“缺什么补什么”的方法,给患者补充磷元素,但是这种治疗法也有一定的副作用。通过研究,张爱华发现低磷性佝偻病是由于患者身体里的蛋白质不能转运磷,目前他正在研究靶向治疗法,通过恢复蛋白质功能让患者身体里的磷元素达标。 

近年来,张爱华共申请/获批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相关研究成果先后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2013年张爱华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4年被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授予最高荣誉奖——“青年研究者奖”。 

“如果你知道要去哪里,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这是张爱华的座右铭。作为一名小儿肾脏病医生,张爱华始终心系患儿疾苦,坚定不移地致力于转化医学的研究,在医学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间搭建桥梁。目前他正在建设儿科学转化医学研究平台,开展儿童肾脏病发病机制与防治措施的基础—临床—预防三位一体研究,努力用医者仁爱之心为肾脏病患儿打造美好的未来。

(来源:南京日报)